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发展,10月10日,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携手多家单位共同承办的“非遗正青春 传承添薪火”校园非遗展正式启动。作为活动的核心承办单位之一,图书馆坚持以“育人为本、文化赋能”为理念,通过多元化的展陈方式和沉浸式体验设计,有效融合非遗保护与人才培养、文化育人工作,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深刻、情感浓郁、文化韵味深厚的非遗盛会。

以非遗为载体,夯实人才培养的“文化根基”
本次展览始终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全程,通过“静态展陈+动态体验”的双重模式,让非遗成为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匠精神的生动教材。在展区设计上,重点打造“四级非遗联动展”与“沉浸式体验课堂”两大核心板块:42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通过图文展板系统呈现——从青丝绣的细腻针脚中窥见匠心独运,到秋果核桃雕刻的鬼斧神工里感受精巧灵动,学生得以直观领略非遗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同时,现场邀请麦秸剪贴、兰西挂钱、冰雪雕三大非遗项目传承人入驻体验区,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指导”的双轨教学模式,带领学生亲手制作非遗作品——红纸在指尖轻盈翻飞,化作寓意美好的挂钱;麦秸在巧手中拼贴成画,绘出栩栩如生的自然意象。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更深刻体悟到“精益求精、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

“过去只在课本里了解非遗,这次亲手制作麦秸画,才真正体会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参与体验的商学院秦同学表示,非遗体验课让她学会用“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专业学习,也更理解“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实践式、沉浸式”的育人模式,是图书馆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为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融传统精华与时代真理,激活文化育人“思想内核”
此次非遗展示体验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非遗传承与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同频共振。一方面,通过精心筛选展陈内容,突出非遗中民为邦本知行合一守正创新等思想精髓——传统手工木雕蕴含的实用与审美统一理念,冰雪文化彰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也体现了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帮助学生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深化对当代文化理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兰西挂钱主题剪纸展区中,以新时代成就为主题,将高铁飞驰、航天探月等时代元素融入传统剪纸艺术,生动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运用科学理论指引,才能使非遗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图书馆刘宏伟馆长表示,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接触非遗的过程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同时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科学思想的指引。这种“思想引领 + 文化熏陶”的双重赋能,有效打通了“文化育人”与“思想育人”的融合路径,助力学生树立起“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血脉”的价值追求。


师生热情高涨,非遗盛宴成校园 “文化热点”
活动自启幕以来,凭借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迅速成为校园内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之一。开展首日,便吸引了超三千名师生驻足参与,体验区前排起长队,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许多学生表示,希望图书馆未来能常态化举办此类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 “日常元素”。
此次校园非遗展将持续至 10 月 24日。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始终致力于营造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素养与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图书馆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 “传统文化 + 思政教育 + 人才培养” 的融合路径,推出更多优质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多文化动力。
